您好,欢迎访问霍邱县老年大学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老年百科 > 人生感悟
不要给自己种下苦果
编辑日期:2015/4/13      发稿人:老年大学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胡义厚

 

    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在亲情伦理上孝敬父母、尊老敬老代代相传,维系着国家和家庭的和谐、幸福与稳定。解放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阶级斗争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甚至父子相斗、夫妻反目、大者国家、小者家庭造成分裂,无温馨、无和谐,加之淡化了孝亲敬老这一传统美德的宣传,于是乎对父母的孝敬,对老人的尊重显得那么苍白。当前在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少数家庭不孝敬父母,不尊敬老人,甚至不愿赡养老人的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农村老人辛苦了一生将全部积蓄为娶媳妇盖新房,倾尽家户,不少老人至今仍居旧屋中。在城市“啃老”现象大有人在。

    按照传统习惯,当子女结婚后,对双方父母应改口称呼为爸和妈。但有少数子女对双方父母既不称爸,也不称妈,只喊“你”和“她”或“你爸”、“你妈”,当自己有孩子后又改称为你爷、你奶,花样种种。殊不知这样称呼,不但伤害了上下辈之间的情感和家庭的和谐,也为自己留下了隐患,你们的子女也将会效仿承传。我家对面住的一位邻居,其媳对婆婆从来不喊一声妈,当面称“你奶”,背后称“他奶”,有一天,他的孩子问:“妈妈将来我结婚后,我老婆称你啥?”其母骇然,无言对答。

    少数人对儿媳对公婆不尊重的称呼有不同的见解。2014年夏,我遇见张、王、李三位老人,争论了这个问题,各抒其见。张老说:我那媳妇很尊重我、和我儿子结婚后,就改口称爸和妈了,并且非常亲热。王老说:俺跟你不比,你当官,有钱又有势,当然尊重你。李老说:我也不当官,我那媳妇又是农村的,她父母又无文化,我也无钱补贴他(她)们,但媳妇对俺老俩口很尊重,不喊爸妈不讲话。张老说:她父母虽然没文化,农村人老实、憨厚,是受上辈传统教育有关。老王说:我那媳妇是城市的,我对她疼爱有加,经常补贴他们,但媳妇从来不喊我们爸和妈。李老说:我实话实说,你那是两个原因,一是教养问题,因为你媳妇是二奶养的,她妈品德低下无素质、缺教养,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二是你儿子怕老婆。争论很久,张老最后下个结论说:主要是与她上辈教育有关。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传递什么,孩子将继承什么,效仿什么。有一个“破桌子吃饭”的故事,有位年过古稀的老孀,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大,给他成了家,不幸的是,其儿惧内,其媳不孝,衣着无人洗涤,脏兮兮,无人问津,儿媳嫌婆脏,不准同桌吃饭,给他一张破桌子单吃。不久其婆去世,儿媳准备将破桌子砸掉,她的孩子见状,极力阻止,妈妈问为什么?孩子说:等你老了也用这张破桌子吃饭。其母如梦方醒,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孝行为孩子学去了,她为自己种下了苦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之所以婆媳之间关系不够融恰,除少数儿媳不尊老敬老之外,还有诸多客观因素,如缺乏相互包容、尊重和沟通,甚至互设防线。特别是有些年迈的婆婆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加之年龄结构不同,在生活方式、语言对话、饮食起居、衣着穿戴上均有差异,如果双方不理解和不谅解的话,难免在生活中产生磕磕碰碰,关系就很难融洽,若要关系好,婆媳之间一定要以亲情为重。婆婆对待儿媳要像亲生女儿一样疼爱、理解和关心。儿媳对待婆母要像亲生母亲一样尊重、亲切和包容,这样才能和谐、融洽,处好婆媳之间关系,家和万事兴。

    近年来,电视上经常宣传“把爱心传递下去——给妈妈洗脚”,这个栏目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妈妈为孩子做了好的榜样,妈妈以亲切的笑容端水给奶奶洗脚,孩子也以天真可爱的笑脸端水给妈妈洗脚,这就是好的传承、好榜样。

    岁月沦桑,周而复始。生儿育女是种的繁衍,人的延续。老一代逝去,新一代成长,再变成老一代,如此更新,循环往复。在人的一生中“帅哥”与“靓女“的黄金年华也仅仅是匆匆过客一瞬间。人总是要老的,谁也逃避不掉。所以说,当你有了孩子的时候,你就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更不要为自己种下苦果。孝敬父母,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要发扬光大,要传承下去。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细胞,是一个乐园,是一个避风挡雨的港湾。它含着浓浓的亲情,你以身作则,作出好的榜样,将会给你的家庭带来幸福、和谐、美满。

Copyright © 2014 霍邱老年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6556号-2
技术支持:
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52202000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