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霍邱县老年大学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理论研究
宛如明月清风来
《十七帖》赏析
编辑日期:2015/4/13      发稿人:老年大学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马有彬

 

    《十七帖》,晋王羲之所书。全帖29通,107行943字(今刻本134行1166字)。内容为笔者与友人通音问、叙别离、吊哀丧之往来书信。此帖因在“不经意”中书成,故而豪情奔放,逸笔传神,妍丑不拘,痛快淋漓,力屈万夫,韵高千古,“是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千百年来,为世所重,赞誉甚隆,累代不绝。宋朱熹有言:“《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为法束,不求法脱,真可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此乃的论。

    一、十七帖(亦名《郗司马帖》,3行25字,言郗司马未去就任之事)

郗司马名昙,王羲之妻弟,王献之岳父。全帖字字独立,然字字意连,浑然一体。首行“十七”二字领篇,方笔重按,先声夺人;至“郗司马”三字再行放开、收缩,犹如歌曲《西沙,可爱的家乡》,开头重,然后轻,到“家”字慢,一唱三叹,一波三折,把心中的感情充分抒发出来。三个“书”字大小、曲直、断连各异,极尽变化之美。诗云:下笔重按厚且方,郗氏司马意气扬。笔圆墨润如珠玑,洒落玉盘响叮当。

    二、逸民帖(4行39字,叙羲之欲辞官为民之事)

    该帖的主要特点是收放疏密对比强烈。第一、二行的“观”、“惟久”三字放,其余则收。第三行疏,第四行密,通过对比,凸显反差,增强视觉冲击力。特别是最后一行,断断续续,洋洋洒洒,似欹反正,妙趣横生。最靓丽莫过“观”、“梦”、“叹”三字:“观”字左放右收,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奇思妙想!“梦”字欹正相生,厚重圆润,至美至难;“叹”字笔方势斜,参差错落,形散神凝,且与右边观照,妙夺天工。诗云:方圆欹侧断还连,精彩无过“汉”“梦”“观”。思绪万千随笔走,山环水绕意缠绵。

    三、龙保帖(3行20字,言周抚见其卿舅时间)

    第一行首尾轻,中间重,“也谢之”三字既大又方;第二行的最后二字和第三行的“也”字,一个比一个大,很像《东方红》的最后一个乐句,洒脱豪放,悠扬辽远,把情感推向高潮。此之谓“字眼”,缺之,作品乃平淡无奇。诗云:高亢委婉任自然,偶用顿挫动心弦。袅袅娜娜不经意,引吭高歌收笔前。

    四、丝布衣帖(2行驶2字,言作者给周抚寄丝布衣事))

    全帖无一字相连,然结构紧密,气贯长虹,笔法丰富,大笔如椽。特别是第一行下五字,大刀阔斧,方笔直刷,如入无人之境,“可贵者胆也”!诗云:字少神完亦抒情,“单衣财一”惊煞人。刀砍斧劈银瓶破,风雷过后是行云。

    五、积雪凝寒帖(6行64字,叙与周抚久别之情)

    此帖亮点在大小相间,方圆兼备,断中有连。前三行结体茂密,气势雄强;后三行气势渐缓,行距较疏,然大小、断连、疏密、欹正无不佳妙。纵观全帖,“计”之方,“年”之厚,“寒”之疏,“可言”之小,“省足下”、“积雪凝”、 “间或”、“下问耳”之连,如抽丝,似流水,自然、绵柔,熨贴心脾。诗云:久别良友意绵绵,几行尺素何能言?思念慨叹和墨写,最是“间或”“雪凝寒”。

    六、服食帖(3行30字,言服食丹药之事)

    此帖笔法娴熟,章法佳妙,轻重、断连、欹侧,寥寥几笔,简简单单,看似无心,胜过有意。“久”之圆、“复”之方、“爱为”之长、“惆怅”之大,“年时”之右侧,“足下保”之左倾,处处充满变化而又不留痕迹。“诚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所成”。诗云:服食丹药难延年,临书惆怅意自然。笔重情长语断续,但愿保重是良言。

    七、知足下(亦名《致郗帖》、《六日帖》,3行19字)

    “疏”是此帖之突出特点。字疏,如“知”、“行”、“叔”;行疏,如第一行的“行”与“至”、“吴”与“念”以及第二行“可”下5字。二行皆疏,但形式有别:第一行分三个节奏,有疏有密;第二行除上三字外,其余皆疏。章法虽疏,但疏中有变,疏而不断。诗云:疏密相间乃空灵,计白当黑风神生。疏中有变堪称妙,不激不厉意从容。

    八、瞻近帖(7行64字,致郗忄音,劝其来会稽居住)

    此帖虽长,但结字茂密,气脉贯通,轻重、方圆、枯润、断连一任自然,信手拈来,妙趣横生。第一行既圆又厚且活,偃仰欹侧,百态千姿。第三行之“喜迟”二字,前倾后正,险而又稳。第四之“斯耳”,笔方锋散,气足力劲,“耳”字一竖,如南天一剑,气贯长虹。接下两行之“避”、“节”、“气”、“也”等字的用笔、结构、气息奇巧互现,美不胜收。最后一行四字,轻柔遒媚,藕断丝连,余味无穷。诗云:笔酣墨饱线圆融,方折枯劲神鬼惊。偃仰欹侧险而正,意态美妙画难成。

    九、天鼠膏帖(2行16字,与周抚谈天鼠膏药效)

    此帖章法奇特,两行轴线,第一行下向右摆动,第二行上小下大并左移,将右边摆动的轴线纠正过来而不露一点蛛丝马迹。此外其“天”、“膏”、“聋”、“乃”、“要药”等字的造型、姿势、气韵也生动活泼,各臻其妙。诗云:“天鼠”“治”“聋”意态奇,“膏”“乃”“要药”万千姿。轴线任其左右摆,天真烂漫方为师。

    十、朱处任帖(2行20字,谈与朋友朱处任之间的书信往来之事)

    此帖之妙在第二行。上松下紧,上大下小,上下连而中间断。单字“往”字之方、“信”字之斜、“取”字之空,皆妙造自然。最后“足下答”三字,珠圆玉润,密不透风,一挥而就,如行云流水,风吹雨散,润色花开。“书为心画”,此之谓也。诗云:左轻右重行间稀,方折圆转两相宜。疏密刚柔“取”最妙,味道尤在收笔时。

    十一、七十帖(9行82字,致周抚,表述自己欲去蜀地游历之意。原帖缺)

    开头谈对方身体状况:“年七十,体气佳。”可能是笔者心情舒畅,字大笔方,至“庆也”而止,尽显豪放之气。接着言及自己:“年垂耳顺”,恐前路无多而情绪低落,因而笔墨轻柔,点点滴滴,断断续续,人生苦短之慨流淌于字里行间。头两行重而不滞,方而不死;三四两行轻而不浮,断中有连,争奇斗艳,各展风采。特别是第四行,神融笔畅,节奏明快,令人神往。诗云:年届古稀体气佳,凌云健笔气自华。说到来日伤神处,墨渖流淌如落花。

    十二、邛竹杖帖(4行31字,谈周抚所寄竹杖之事)

    此帖书艺较为突出,用笔、结字、章法、气韵无不佳妙。第一行大小重轻交替进行,自然妥贴。第二行后四字,似断还连,意态酣足。第三行上断下连,疏密参差,恰到好处。全帖之点睛之笔是“邛”字:笔短气足,方圆兼施,左重右轻,剔透空灵,如异峰突起,鹤立鸡群,可谓众妙攸归,风光无限。令人击节赞叹:妙哉!诗云:鸾舞蛇惊皆是情,老翁幼孙携手行。请君试看“邛竹杖”,颓峰之下水淙淙。

    十三、蜀都帖(亦名《游目帖》,11行102字,言笔者要去蜀地游玩之迫切心情)

    此帖写得神气活现,生机盎然,波澜起伏,精彩迭出。第一行头三字灵动活泼,中三字连绵不断,下五字短小紧凑。第二行的“雄蜀”二字,断中有连,绵里藏针,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特别引人注目。第四行无牵丝相连,无大小反差,无欹正相生,看似平淡,然笔笔流畅,字字珠玑,与左右两行相映生辉,光彩照人。诗云:草难严重真难扬,勿以缠绕论短长。“彼土”浪漫“峨眉”秀,字字温润看四行。

    十四、盐井帖(2行20字,请周抚告知其盐井情况)

    此帖两行字数相等,章法不同。第一行上疏下密,第二行字距相差不大。美在反差中自然显现。最美还是第一行下面五字,众点罗列,紧凑连绵,如满天星斗,熠熠生辉。诗云:欲见盐井广异闻,援笔成书字字神。众星点点列河汉,“皆有足下”光照人。

    十五、省别帖(亦名《远宦帖》,6行53字,感谢周抚关心笔者的妻子、友人)

    该帖六行,行行精美。前三行笔酣墨饱,大气磅礴,笔挟风雷,神完气足,读之心潮湃,荡气回肠。后三行刚柔相济,疏密相间,参差错落,别有情趣。最亮要数“救命”二字:如春风拂柳,吴带当风,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诗云:钩环盘纡任笔旋,瘦劲虽易肥劲难。只因“救命”艺高妙,老妇疾笃又“平安”。

    十六、都邑帖(5行50字,叙京都形势和周抚、谢无奕的仕途情况)

    此帖如拉家常,笔者心静如水,志气和平,轻松愉快,委委道来,如沐春风。表现在笔墨上是不激不厉,不温不火,笔到意到,自然天成。第一、二两行的最后三字“和想足”、“桓公告”,最后一行的“何可言”,上重下轻,前倾后仰,或断或连,如彩蝶翻飞,贵妃醉酒,令人赞叹。诗云:老友聊天心坦然,恬静清和笔自翩。彩蝶翻飞联袂舞,曼妙多姿“何可言”?

    十七、严君平帖(2行14字,笔者向周抚询问严君平等的后人情况)

    此帖在章法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连。两行开头都连,但连中有变。前为两字一连,后为三字一连。二是字形大小相间。首字大,然后小,中间大,下面小,到最后又大。如同歌唱,起伏迭宕,韵味十足。三是中轴线左右摆动。第一行先中后右再左,就像林黛玉,“行动如同风拂柳”。诗云:作草如真心气平,不浮不滞笔有神。从容淡定无粉旨,洗尽铅华见本真。

    十八、胡母帖(5行41字,叙其从妹居住、书信等事)

    此帖文思畅达,笔法娴熟,心无挂碍,一挥而就,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全文由缓而疾,轻重杂糅,疏密相间,至“不得也”戛然而止。“平安”、“永兴”等处的连属,“官诸理极差”、“来示”等字的牵丝,把笔者浪慢的情怀、娴熟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云:春蚕吐丝意柔绵,抽刀断水水更连。其间几多一笔字,毫发能把千斤悬。

    十九、儿女帖(5行50字,言笔者儿孙之事)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亦如其心。心情是愉快的,写起字来自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毫无斧凿之痕。大小方圆、枯润疏密,信手写来,毫无顾忌,似乎能听到笔走龙蛇的沙沙声。其中“女”字的对称、“得”字的枯劲、“婚娶”的奇巧、“小者”的连带,真乃异想天开,妙不可言。诗云:儿女婚娶虽家常,书圣写来兴味长。提按顿挫浓枯淡,风吹花雨雷电狂。

    二十、谯周帖(3行29字,向周抚询问谯周之孙近况)

    此帖写得豪放洒脱而富于变化。大胆落笔,小心收拾,方圆大小,无不精到。每行收放断连,相互观照,务使有别;“有”、“不”、“人”等同字异写,绝无雷同。大朴不雕、大家风度,可以为鉴焉。诗云:左伸右展气势雄,字字行行各不同。大刀阔斧真巨匠,行云流水意从容。

    二十一、讲堂帖(亦名《汉时帖》,6行49字,谈蜀地讲堂画像之事)

    此帖挥洒自如,气韵贯通,笔法多变而又无不精妙。第一行“汉时”二字正欹相生,方圆兼备,连带随意,令人赞叹。又来一个“讲”字,枯方断连,五味俱全,能不拍案叫绝?第二行的“何”字方而侧,“立此”连而枯,“知”斜而重,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其后的“来”、“观”、“者”、“摹”,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此帖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行最后三四字皆小,这些小字个个灵动活泼,形神俱佳,比上面的大字毫不逊色。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上下大小无不工。最是“汉时讲堂”“画”,神来之笔摹不能。

    二十二、诸从帖(6行54字,叙笔者诸从兄弟之事)

    作书写此帖时心态平和,亲切自然,如老友相逢,促膝谈心,因而字也写得清秀流畅,从容自若,虽为草书,却精到细腻,一丝不苟。全文无一枯笔,无一修改,也无一粗大黑重胀眼之字。疏朗、平和、秀美、流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那“载”的前倾、“远”的后仰、“所”的轻柔、“间然”的萧散,可谓精彩绝伦。诗云:春风吹拂春雨绵,润物无声百花妍。尽展芳容虽热烈,含苞待放别样甜。

    二十三、成都城池帖(5行49字,询问成都古迹情况)

    与前帖相比,此帖写得相对随意、放纵、大气,不仅字形宽博、字距疏朗,而且添加修改,不计工拙。给人以散开怀抱,随意所适,宁拙毋巧之感。作品粗而不躁,粗中有细,粗犷中不乏点睛之笔:“葛”、“蜀中”、“楼观”、“秦时”、“错”、“广”等字是也。诗云:散开怀抱放胆书,凌云健笔意嵯峨。大刀阔斧再修补,墨渖淋漓慨叹多。

    二十四、旃罽帖(亦名《胡桃帖》,6行56字,谈服食丹药之事)

    此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先轻后重,逐步放开,直至最后达到高潮,犹如《青藏高原》最给力的一句:“那就是青、藏、高、原——”。此帖前五行看似平常,实乃平中寓奇。如三、四、五行之开头“须知足下”、“近之未许”、“者希此有”,或偃仰,或空灵,或映带,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其艺术之美。诗云:看似寻常最为奇,平淡天真人也迷。细品“近之未许吾”,“当”“笑”世间知“者希”。

    二十五、药草帖(2行10字,致周抚,答应为他搞药草)

    此帖虽短,然气势雄强,刚柔相济。开头四字,左旁皆为一竖,但各不相同。“药草”二字皆形长,两点头,下有竖钩,但也极尽变化之能事。“示可致”三字以柔见长,破方为圆。尤其是“致”字,形长势斜,与左边“波”字形成对比,俯仰生机,匠心独运。诗云:世人多誉《鸭头丸》,未解此帖意亦玄。细看笔端多变幻,方知书圣非等闲。

    二十六、青李帖(亦名《来禽帖》,1行20字,致周抚,告诉他如何保管果树种子)

    此帖系《十七帖》中唯一以楷书写就。细察之,此中笔法与《乐毅论》等小楷同中有异。相同之处在形扁笔圆、筋骨内含,不同之处在大小悬殊,多行意。古人云:“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此帖得之矣。诗曰:云飞浪卷巨龙腾,倏忽风平波不惊。桂棹兰桨点碧水,轻舟荡漾如闲庭。

    二十七、胡桃帖(6行49字,叙述向周抚索要树种之事)

此帖的特色是收放自如,以放为主。一是敢写大字,气魄宏大;二是敢用方笔、枯笔,苍劲粗犷;三是多牵丝映带,给人以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止之感。大者如“菓”,枯者如“及”,欹者如“笃喜”,连者如“故远”、“足下”,此皆生花妙笔。诗云:兽骇鸿飞各有姿,悬崖之下是小溪。莺梭柳丝翩跹舞,落英缤纷沁心脾。

    二十八、清宴帖(4行29字,致周抚,表达自己想去蜀地游览之事)

    也许作者在书写时心情舒畅,因而笔法轻快,引带较多,格局颇大。首行虽然字字独立,然各字末笔皆有连属之意。二行“无乡故是”两字一连,笔酣墨饱,气势开张,连而有断,痛快淋漓。三四两行笔收而力不减,疏密有致,八面停匀,极尽柔婉曲劲之美。诗云:心手双畅喜气洋,风流“故是”与“无乡”。“山川”壮丽看“形势”,“尔何”“游目”笔意长。

    二十九、虞安吉帖(7行56字,致周抚,向其推荐同事虞安吉)

    虞安吉者,右军之同事,周抚之亲戚也,也许笔者出自内心对虞的赏识,因而写起来无拘无束,无意乃佳。头三行方重枯拙,直至“中表”,笔笔都有千钧之力。接下来大大小小、断断连连、方方圆圆,奔腾不羁,一泻千里。结尾“故远及”三字,如狂风骤雨,惊天动地。观此帖,如同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其气魄之大、速度之快、音色之美,撼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如醉如痴。诗云:高峰坠石势崔嵬,万岁枯藤傍曲溪。风吹雨散百花艳,神融笔畅化龙飞。

    三十、勒

    一字成篇,顶天立地,巍然耸立,犹如泰山,令人肃然起敬。全字以渴笔书就,其横画之欹,竖画之曲,钩画之厚,结体之紧、之奇,空前绝后,无愧压卷之作。人云书法一字乃见其心,信然。赞曰:顶天立地冠群雄,乱云飞渡绕岱峰。天风海涛龙虎气,万象囊括一字中。

    三十一、结束语

    右军《十七帖》,笔笔精到,字字精美,行行精彩,件件精品。读之如游黄山胜境,一步一景,处处迷人。沈鹏先生游黄岳,归来浩叹“眼观奇绝口难名”,只得吟诵古人诗句捻须竟夕而搁笔。书圣经典,岂吾辈凡夫俗子所能表达于万一也!有诗为证:波翻浪涌起烟云,叠嶂层峦宝难寻。铁鞋踏破千年客,几人曾见右军魂?

Copyright © 2014 霍邱老年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6556号-2
技术支持:
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52202000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