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霍邱县老年大学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理论研究
春风化雨二十年 满目芳菲硕果甜
霍邱老年大学办学20周年回顾
编辑日期:2015/4/13      发稿人:老年大学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王国信

 

    在这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在举国上下欢庆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霍邱老年大学建校二十周年庆典。春风化雨二十年,满园桃李硕果甜。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1992年的春天,在1991年淮河特大洪水刚刚退去,古蓼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就在这特别困难的日子里,霍邱老年大学在一无校舍、二无资金的情况下诞生了,借用老干部局简陋的会议室上课,只开设卫生保健和书画两门课,学员60人。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拥有占地8000平方米的花园式的校园,前后两幢教学楼相互辉映,建筑面积达4279平方米,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宽敞的锻炼场地。开设20个专业,30个班级,注册学员达到800人,班级学员达到1600多人次。20年的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美丽和谐的新校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学校做到了四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用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文化充实老同志的精神世界,使广大学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永葆党的先进性。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把满足广大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更新专业设置,使学校常办常新。三是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以“请名师、建名校、创名牌”为发展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怀、工作上支持,为教师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实行规范化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四是始终坚持民主办学原则,办学靠大家,办学为大家。实行民主决策,集思广益;制度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加强班级建设,提倡自我管理;紧紧依靠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以和谐康乐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已成为老年朋友“终身学习的课堂”、“颐养天年的乐园”、“和谐温馨的家园”、“展示才艺的舞台”。
   
经过二十年艰苦奋斗,苦心经营,霍邱老年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多学科、多层次、示范性的综合性老年大学,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20024月被六安市委老干部局、六安市老教委授予“六安市老年教育先进单位”; 20044月被六安市授予“示范学校”;200412月被安徽省委老干部局、省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校”;20099月王国信校长荣获“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称号,作为先进代表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老年教育“双先”表彰大会,并登台领奖。这一份份珍贵的荣誉,鲜活地见证了霍邱老年大学20年拼搏奋进的光辉足迹和办学历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十年
来,一大批老同志在这所学校里通过学习和文化熏陶,充电补氧,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都有显著提高,他们亲近文学、亲近文艺、亲近文明,远离了酒桌、牌桌、赌桌,成为时尚、健康、快乐的老人。更令人欣慰和自豪的是,广大学员通过学习,创造了人生的新辉煌,找回了青春的热情和活力,实现了多年的追求与梦想,成为大器晚成的艺术人才。在校师生中,有能歌善舞者100多人,其中舞蹈精英40人;能书会画者108人,其中省市书协、美协会员、高级书画师和书画师44人;能熟练掌握摄影技巧的70多人,其中30人获得了3级以上摄影硕士证书;会拉二胡的60多人,会吹葫芦丝的30多人,很多人学会了打拳舞剑,营养保健、吟诗作文。我常常感叹:老年大学真是一所神奇的学校,这些原本普普通通、并无特长的退休干部职工、退休教师医师、市民群众,经过老年大学几年深造,一个个居然都变成了多才多艺之人,即使花甲古稀之年在这里也能获得第二次青春!
   
二十年来,老年大学不断反哺社会。广大师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充分展示,服务社会,让多彩的人生在金色的秋天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添砖加瓦。据不完全统计,师生创作的诗词、书画、文章入展与刊登4000多篇(幅),其中有300多件在全国各种展赛中获奖;书画、摄影、剪纸展一年多次举办,师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有50多个,多次对外演出,
上街头,下农场,去厂矿,进军营,展示了师生才艺,活跃了群众文化……。特别是舞蹈班的学员,在郭立芳老师的带领下,去港台,到韩国,赴新加坡,登台献艺,捧回大奖,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播洒五洲四海,扩大了霍邱和霍邱老年大学在境外的影响。与此同时,理论研究也取得丰厚成果,先后有30多篇理论研究文章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或会议交流,其中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17篇。近年来,我们还先后接待了40多批省内外慕名而来的参观访问团体,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霍邱老年大学已成为霍邱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二十年来,霍邱老年大学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古蓼大地上一朵引人瞩目的奇葩,不是偶然的,她有着深刻的内外部原因。这就是: 

    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二十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对老年大学都关爱有加,不仅在百忙之中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给全校师生员工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而且,县委常委会还决定:每年为老年大学办一件实事。每年书记、县长、分管书记和组织部长都到老年大学调研,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不断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十年间,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超前谋划,县财政投入近700万元兴建两座教学楼,使学校硬件设施一直位于全省前列。正是县委、政府的深切关爱和大力支持,才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办好老年大学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了我们为创建一流精品老年大学的昂扬斗志。

    二、校委班子执着追求、勇于超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是老年大学发展壮大的风帆。1992年学校创办开始,就涌现出了像汪志和、周本启、蔡耀暄等我们十分崇敬的老领导,他们排难前进、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老年学员的尊敬与爱戴。近十年的校委班子,是一个有责任心、有钻研精神、有务实作风又勇于进取的班子,是一个尊老敬贤、团结友善、民主和谐的班子,是一个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和谐兴校、特色强校,实行民主化决策、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教学、亲情化服务的班子,也是一个能够体谅县委、善待学员、尊重班长,善于在老年大学这块净土上把领导的关怀转化为师生行动的班子。老干部局从局长到一般干部都自觉为老年大学服务,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真诚服务,毫不懈怠。是学校名符其实的参谋部和后勤部。正是校委一班人把老年大学当着家来经营,用心、用情、用爱无怨无悔地奉献在一线,用自己的品格、热情、智慧把广大师生凝聚起来,并带领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

    三、与时俱进、德艺双馨的名师队伍是霍邱老年大学稳步前行的羽翼。20年来,在老年大学任教的教师达50余人,形成了一支敬老、爱校、爱岗、敬业的老、中、青教师队伍。他们是校委从全县精心挑选出来的,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或佼佼者,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有的在校任教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教学相长,常教常新;有的是后起之秀,专业扎实,功底深厚,深受学员的爱戴。他们不断挥洒着智慧和汗水,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名师兴校”、“质量立校”的神圣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视校如家、视老同志为亲人的优秀教师,才使得霍邱老年大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为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插上了翅膀。 

    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广大老年学员是霍邱老年大学健康发展的基石。20年来,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现代老年群体。他们通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开辟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广大学员对老年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爱校如家,以校为荣,尊老敬贤、勤学友善、康乐有为,心甘情愿与老年大学风雨同舟,一路同行,处处为老年大学增光添彩。由于他们热情的参与和慷慨奉献,学校才能办得红红火火,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班长是基层的管理者,他们是业余活动的带头人,是沟通和联结校长、老师和学员的桥梁和纽带。正是靠着各位班长的辛勤工作,才使得校委在各项工作中能够一呼百应,心想事成。正是老年朋友们用歌声、用画笔描绘的人生第二春,学为结合,服务社会中展现的时代风采,“活到老、学到老”的长者风范,撑起了老年教育事业的这片蓝天!

    成就鼓舞人心,使命催人奋进。新的起点就在脚下,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创办老年人满意的老年大学为目标,努力实现新的跨跃,开创霍邱老年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本文作者王国信系安徽省霍邱老年大学校长

Copyright © 2014 霍邱老年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6556号-2
技术支持:
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52202000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