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霍邱县老年大学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理论研究
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及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规律性初探
编辑日期:2015/4/13      发稿人:老年大学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王国信

 

摘要:本文从分析老年学员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总体上具有优越性,以及老年教育的灵活性,揭示了老年大学在教育教学上的特殊性:探索发现老年大学在组织实施适应性教学的实践中,已经形成的规律。即:因需设教、与时俱进是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多样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是老年大学组织实施教学的必要举措;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管教适应,管教合力”是老年大学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三课课堂”协调发展是“教、学、乐、为”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老年教育 特殊性 老年大学 教学 规律

前言

    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反复起作用的本质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揭示它,利用它,改造它,限制它。老年大学教育和教学有些什么规律可以遵循,我们如何去认识、运用这些规律?本文从研究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入手,进而揭示其教育教学的规律性。以便运用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规律,推动老年教育更加理性更加科学的发展。

一、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老年教育属于教育范畴,它是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最后阶段。由于教育阶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老年大学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多不同之处,具有鲜明的特殊性。

    1、老年学员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是年龄悬殊大。同一所学校内,学员从40多岁到90多岁的都有,从年龄结构看,两头小中间大,形成“枣核形”。夫妻同窗、母女同班、爷孙同学的现象比比皆是。二是学员间文化程度差别大。有的是大学本科、专科、有的是高中、初中,也有小学和初识字的。三是学员在资历和身份上千差万别。有的是地厅级、县处级、科级退休干部,有的是退休高级教师、医师、工程师,有国家、集体职工,企业经理,也有普通市民。四是同一专业的学员之间专业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学了多年,学有所成,有的进校不久,刚刚起步。

    2、老年学员总体上具有多重优越性。一是政治上优势。经历多,阅历广,经验丰富,甚至有过辉煌的人生历史。二是时空优势。有富余的时间,有同社会各界接触的机会,对社会真实情况了解甚多。三是亲情优势。辈高位尊,受到儿孙的尊重,每个人都关系着两三代人,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是家庭的“和谐剂”、社会的“稳定器”。

    3、老年教育具有灵活性。老年大学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编的教材,也没有学历、学制的统一规定,老年大学之间在教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老年学员在入学和专业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入学自愿,退学自由,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不学、学什么、怎么学。老年人的学习,已超越了基础教育的功利性,学习不再是为了拿文凭,不再是为了就业挣饭吃,完全是为了自我保健、休闲、享受、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老年教育的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具有与一般教育对象不同的特点,加上老年教育的灵活性,就构成了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二、老年教育教学的规律性

    如何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和老年大学教育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活动,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需要研究。

(一)因需设教、与时俱进是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

    老年大学教学的总体设计以老年群体特有需要为前提,老年人想学什么专业,就开办什么专业,这叫因需设教。老年学员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学习需求具有多样性。一是不同类型的学员有着不同的需求;二是同一类型的学员学习需求有着个性差异;三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学员学习需要不同;四是同一个学员,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文化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要不断向广度、深度、新度发展,让有着多种需要的老年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现在,很多老年大学专业设置多达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超市”。同时,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因此,在专业设置上也要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将随之发生全新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这就要求老年大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在创新中有所变化。要以开放的视野关注时代、关注世界,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关注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变化,不断开设新专业、新课程,或者在原有的教材中增添新的内容,推进教学创新。因需设教,与时俱进,才能使老年大学常办常新,常教常新,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多样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是老年大学组织实施教学的必要举措

    由于老年人学习的目的、文化程度、年龄差距较大,学龄有长有短,老年大学的教学一般分层次进行:(一)专业基础班:以传授各科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为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提高、深造打基础。(二)专业提高班:以提高某一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目的,使学员在某一专业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知识技能。(三)专业研究班:以进行研究为目的,在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条件具备的老年大学正在试办学历教育,让一部分老年人弥补年青时未上高校的遗憾,圆其人生之梦。老年学员学习需求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递进性,老年大学教学的组织实施必须与之相适应,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递进性,借以引导老年学员逐步提升、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老年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组成的一种双向活动。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学的必备条件。老年大学的学员年龄大,资格老,自由度大,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合老年学员的需要,他们可以不学。因此,老年大学应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老年大学教师多是知识渊博、技艺高超的老教师,但必须对老年学员怀着尊敬的心情,高度的热情,极大的耐心,针对学员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善于运用启发式、欣赏式、富有情趣、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才能对老年学员施加积极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也发挥老年学员的主体性,提倡“尊师重教”也强调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教师关心、鼓励学员的进步,学员“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是老年大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四)“管教适应,管教合力”是老年大学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管理与教学是老年大学两项经常性的主要工作,同向而行,相辅相成。管理保障教学,教学需要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年大学在管理上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才能保证教学井然有序。但老年大学的管理讲究适度性,宽严要得当。太严格了,老年学员会感觉受约束,不自由,心情不愉快,甚至辍学离校。管理的目的重在营造有利于教学的良好环境;管理内容要体现对老年学员的尊重、温暖与关怀。老年大学的管理者多是有着长期领导、管理经验的老干部,他们在管理中以尊重师生为前提,以提供服务为宗旨,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实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老年学员对“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十分珍惜,对老年大学怀有美好而深厚的感情,往往爱校如家,以校为荣。老年大学管理者的亲和力与老年学员对老年大学的向心力,形成“管教适应,管教合力”的局面,成为老年大学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三课课堂”协调发展是“教、学、乐、为”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

    老年大学有“三个课堂”,搞活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三个课堂”协调发展,老年学员才能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第一课堂”,指的是课堂教学,是基础,是核心,是对学员全面素质的补缺、增智和提高,学员在第一课堂上学到新知识,培养新情趣,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与潜质。“第二课堂”,是指校园内的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深化和实践,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学员通过社团活动平台,发挥各自优势,施展才艺,展示风采,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智慧,提高综合素质。“第三课堂”,是指组织老年学员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展示才华,让多彩的人生春华秋实。“三个课堂”的协调发展,促进了“教、学、乐、为”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上是充实内涵与扩大外延的过程,对学员来说,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就是在这样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中,老年学员们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使夕阳生辉,让生命的意义得以升华。

    老年教育是夕阳工程,朝阳产业,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办学水平是永恒的主题。让我们都来研究、认识、把握、运用它的规律,把老年大学办得更多更好,让银发一族在老年大学里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附  注:本文作者王国信系安徽省霍邱老年大学校长、安徽省老年大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老年教育的实践与认识》张文范著

2、《老年大学教学组织实施的研究报告》金陵老年大学课题组编

Copyright © 2014 霍邱老年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6556号-2
技术支持:
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52202000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