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霍邱县老年大学网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理论研究
书以工为贵?
与吴正前先生商榷
编辑日期:2015/4/13      发稿人:老年大学      阅读次数:次      [ 关 闭 ]

马有彬

 

    近读《江淮时报》载吴正前先生大作《书以工为贵》受益匪浅。文章热情赞扬了著名书家张宇先生的小楷,并从赏欣的角度出发,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楷书观,为我们学习楷书尤其是小楷提供很好的借鉴。本人也爱写小楷,读来特别亲切,赞赏之余,觉得“书以工为贵”这一命题有失偏颇,值得商榷。现不揣鄙陋,斗胆呈词,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吴文以“书以工为贵”为主线贯穿全文,并在文中多次强调这一观点,就是在告诉我们,书法惟有“工”才“贵”。什么叫“工”?,搞书法的人都知道,所谓工,就是工整、工稳、精到、规规矩矩、一丝不苟。什么字才能这样?只有楷书,也就是说,只有楷书才“贵”。如此说来,其他书体如篆、隶、行、草都在不贵之列。是这样子吗?甲骨、金文汉隶贵不贵呢?天下三大行书贵不贵呢?颠张醉素的狂草贵不贵呢?显然,这种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也叫人难以接受。              

    吴文又说,“所谓工,就是精工细作,苦心经营”。并举西汉词赋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为例说:“经典之作,必然浸透着光阴的打磨。”事实又是怎么样呢?《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酒后即兴之作,《祭侄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中写成的,至于《寒食诗帖》,相信文思潮涌的东坡居士也是一挥而就。可以肯定,这些杰作都没有经过“打磨“,难道都不是“经典”吗?如果经典必须“打磨”,那么张旭“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米芾的刷字,赵孟頫日书万字,岂不都是平庸之作?如果真是这样,那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又作何解释?

    吴文还重点申述楷书要有中轴线,要对称、均衡、方正等。这是正宗,是对的,但又不能绝对化。魏碑是不是楷书?都对称均衡、疏密一致吗?如果这样,何来奇趣?只要看看《张猛龙碑》的“怠”、“野”、“岩”等字便知一二。即使是钟王小楷、唐楷,也不全是“方正”,欧颜柳取纵势,字形较长;而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却趋于扁方。尤其是在多种审美观念并存的今天,许多书家把篆隶行草笔意引进楷书,楷书的意趣就更是多样。对于这些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包容,而不应排斥。

    吴文最后还说了一句内心话:“说实在的,谁的客厅走廊里,也不会挂鬼画桃符,不论(伦)不类的字迹。”吴先生的“鬼画桃符”指的是什么呢?只有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大草狂草就是“鬼画桃符”,如此说来,那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黄庭坚的《诸上座帖》和当代草圣林散之、毛泽东的草书又是什么呢?难道也是“鬼画桃符”?不能这么说吧。殊不知狂草是书法艺术皇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有人说,不会写狂草的书家不是真正的书家,这话不无道理。古往今来,以正书著称的大有人在,而以草书特别是大草狂草名世者又有几人?大草狂草之难之高,远非其他书体所能比拟,岂能以“鬼画桃符”轻而蔑之。

    或问:那么,书到底以何为贵呢?窃以为,书之贵,恐怕少不了以下四点——

    书以古为贵。书法是传统艺术,要有古意,有师承,有帖味。要以古为师,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不临帖,不入古,仅凭小慧杜撰成书,任你龙飞凤舞,写到何时,终是俗格。

    书以文为贵。岂不闻古训:“退笔如山不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不读书,胸无点墨,别字连篇,言不成文,漏洞百出,写字匠尚且当不了,何“贵”之有?

    书以神为贵。古人云:“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深识书者,唯观神彩,不见字形”。神是灵魂,是主帅。有了神,字才灵动、鲜活、光彩照人、震撼人心;没有神,再好看的字也苍白无力。

    书以新为贵。所谓新,就是要有个性、时代特色;要推陈出新,不同凡响,让人耳目一新。有人说:宁可有缺点,不可无特点。可见个性、特点之重要。当然,个性特点必须建立在入古之上,入古为新,书贵千金。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观察、欣赏书苑中的一花一草,为篆隶楷行草这五朵金花各展风采,尽情开放,开出一个空前绚烂的春天而放声高歌。

Copyright © 2014 霍邱老年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6556号-2
技术支持:
龙讯科技 皖公网安备 34152202000194号